当前位置: 首页  警法纪实  监狱文学

走近女死囚 生命极地写真

时间:2009-01-09 15:15:46  来源:网络  作者:陆萍  阅读:34857次

答常常令他失望。


她为什么在她人生中最华彩的一段岁月,要一个人独自儿过呢?难道这是上帝
刻意为我王先生安排的?

这既令他欣喜不已,又令他百思不解。

他是一家国企公司的经理,两年前妻子因一场车祸离开了他。这几年经济生活
日新月异,物质待遇一再腾飞,可是精神家园却一再让他黯然伤神,他想找一个兴
趣相投的伴儿与他共享人生下半辈子的欢乐。

眼前的这个女人,体态轻巧思维敏捷,年龄看上去就四十的样子。

她大大的亮亮的眼睛,方方的脸盘,那红润的双唇薄薄的,唯闷着不说话时,
显得有点冷漠,高兴起来时就神采飞扬惹人爱怜了。她穿上那套白上装红格子长裙
时,有一派职业妇女的气质,透着一股干脆利落的劲儿,实在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都说这里有一种家庭式的温馨和随意。非常适合人生晚境的心态。而这个敬老
院的院长火吻燕,更像是老人们能干又孝顺的女儿与媳妇。

她的敬老院设在居民密集区沿街的两间陋屋中。

每间房间,都没有像样的窗户,采光不好,看上去就暗暗的。经久失修的墙壁
斑斑驳驳,水泥地,架在那儿的几张破旧桌子,也都有点摇摇晃晃。一副破败景象
自不待言。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暂时的。迎接新世纪的城建工作正在进行,过不了很长的
时间,这儿的一切都将进入历史的博物馆了。只是……哪怕是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光
阴,风烛残年的老人是等候不起的,他们有限的岁月,真的是耐不起这岁月的沉重
的呀。

所以,小火来这儿工作时,街道还是出钱临时整修扩建了一下。

里面一间为男性老人住,外面一间为女性老人住。

一二十张床位,不时被住得满满的。

你别看这里的“硬件”太差,甚至可说太不像话,只因这儿的“软件”太好,
执意要来这里的老人还真不少呢!

都说这里有一种家庭式的温馨和随意。非常适合老人们人生晚境的心态。而这
个敬老院的院长,更像是老人们能干又孝顺的女儿媳妇。

她看到某位老人的睡裤破了,某位老人的罩衫没有了……她就会一个个人查看
下来,然而再上布店去转转,过不一会儿就扯回几丈既软又便宜的棉布回来,自己
裁好后,回家再拉开缝纫机一做就是几件几套的。

老人们穿在身上,心里美美的。

这样,长久以往,老人及老人的亲属们,觉得既省心、又省事、更省钱,都夸
小火好。只不过小火更忙了,事情也更多了。

不过,这麻烦是她自找的么,她情愿。凡事只要自己情愿,再苦的事,也不会
觉得苦的。

下午一个午觉醒来,有老人会拉着她的手说:小火啊,明天想吃点辣椒塞内,
烧得酥酥的,肯定好吃。

院长会说,好的好的,放心,我今天就去买好,明天烧给你们吃,如何?

老头老太都欢欢喜喜地笑了。

忽然一个老太想起什么来对小火说,隔壁某某人的一只保暖杯她很喜欢,也想
要一只,能否帮忙给买一只回来?

院长点着头说好的好的,记住了,明天就给你去买只回来。

一个老头也想起一件事来对小火讲,他一直想要一双高帮的深蓝色的保暖鞋,
帮要特别软的一种,也不知道哪里有买?

院长也笑着对他说,你放心,保证天还没有冷就让你穿上脚。

……

老人们都呵呵地笑得很满足。

老人们在晚年的一些需要,往往是具体、琐碎而又微不足道的。

而院长却把它当成她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的。她悉数记在
小本子上,再努力设法去—一办好送上。

总之,这里没有更多的福利,开支也有限。怎样花费既能吃好、吃饱,又要吃
得新鲜吃得有营养,全仗火院长这个当家人了。

所以每天买菜是她的重要“功课”。她要货比三家,为老人们节约每一个铜板。
有时还要和摊主讨价还价,商品社会么,总还免不了这经济规律的。甚至,她还要
向她的妈妈请教,将妈妈一辈子的经验要来,为她院里的老人服务。她是死着心眼
铁了心,把这儿的敬老院看作是自己退休后的事业了。

比如说,以前这里“全护理”的床位是不设的。为什么?太麻烦,也没有精力。
在小火还没来之前,这里是老人照看老人。主要以——养,为主。谈不上其他的了。
小火一来,这里的变化就太大了。上这儿工作的阿姨都年轻了,规章制度也健全了,
菜谱也丰富了。这些变化给老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欣喜。

全护理的老人,俗称“瘫子‘”。第一个进这里的“瘫子”还有一个故事呢!

故事又与一个米店小老板有关。

火院长样样精打细算。老人每天吃的米的质量,她绝对严格把关。为了能让老
人们吃的米又新又好又糯又香又便宜,她几经试用,终于确定了一家米摊。因为生
意大又是常户头,米老板就月月亲自来送。

有次他看到一个老人,将大便拉在床上,弄得一塌糊涂臭气熏天。敬老院的阿
姨个个都来帮忙,一点也不嫌脏臭,给老人换衣擦洗,如自己的亲人一般。他心中
甚是感动。

有天在做生意时,当他听到顾客的朋友,为一个病瘫老人出医院无处可去而大
伤脑筋时,就建议他们不妨去那敬老院一试。那人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声道谢,
问得详细地址后马上寻来了。

那人是老人的侄女,是老人唯一在大陆的亲人。老人原本住在台湾,生有三个
子女,他们分别住在日本、美国和台湾。直到1990年,老人想叶落归根,到他出去
的这个城市开发区买了一套两室户的房子,住了下来。不料两年后就生病了。后来
又住进中山医院,虽经治疗,还是瘫痪在床动弹不得,那时他已经76岁了。

一方面是身不由己,他回不到子女的身边;另一方面,正在异国他乡为生活奔
波的子女们也不想接受他,而宁可寄钱回来。

他的病住院已失去意义,医生说无法治愈了,只有回家好好休养,有人服侍就
得了。并急着请他马上出院。侄女因家中有公婆,住房条件不好,再说又是双职工,
孩子还小,即使请了保姆也无法在家里周转的。她实在无法接老人回家。真是急得
火烧眉毛。

侄女苦苦恳求火院长,看在老人这把年纪的份上,也来日不多了,无论如何帮
帮她的忙。

从来也没接过这号人的敬老院,能否急人所急收下来呢?就目前这样的设施能
否胜任呢?这老人是台胞,万一有什么闪失的话……小火想不下去了,对来人说,
你现在就陪我到中山医院去看看再说。

她想去看看这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到什么程度。那个侄女真是喜出望外,拉着小
火的手就走。

出现在小火面前的老人的健康状况,大大出乎小火的意料,比她想象中的还要
糟糕。老人躺在床上,全身一点都不能动弹,大便小便全部失禁,背后已经生了褥
疮,而且连话都已说不出来。

听说他住院前还有一只门牙,但是在抢救时,连这最后一只牙齿也扳掉了。

但是,老人的头脑十分清晰,他的眼里充满着愁苦和哀求。他见小火不言语,
竟向枕下摸索着抽出纸笔,伸出枯柴般的手,在纸上“抖抖忽忽”地写下了一行字
:“阿姨请你收下我”。

火吻燕的心头一酸,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她重病在床的父亲。父亲每天晚上儿子女儿一大帮,围在床头问寒问暖,
其乐融融。而这个台湾老人却落得这样凄凉……一种属于小辈的义务感和人道的激
情,在她的心头升腾。她觉得她有这个责任。

领导望着火吻燕那一脸的真切和认真,就觉得她这个人身上总有着一股使不完
的劲,什么事情到她手里,就都办得妥帖实在。有能力有见识,而且还挺有组织观
念的,真是不错。

她每天来上班,路上就要花一个多小时。但是她从来早来晚归的。有时碰到老
人咽气临终,她就守着夜,干脆不回家了。一天上二十四小时的班,在她身上是
“毛毛雨”。

她能来这儿工作,给敬老院工作增加了活力,还真是解决了街道里好些难事呢!
现在她又主动为社会接受难题,揽下这份活,这当然是好事,可就是陡然增加了小
火本人的工作量了。

作为搞民政工作、综合治理的同志,关注的就是这些社会生活裂缝中,那些无
人管无法管的事情。但是面对小火,科长的话出口却是:小火,你觉得你的敬老院
有这个能力吗?

小火肯定地点了点头。并详详细细地说了她自己的打算。

科长听了说,那好,只要你觉得可以,我们就相信你能做好……

就算我在做一份善事吧。人家去烧香磕头拜菩萨,我不去;我就把这些需要临
终关怀的老人,当成是需要我来侍候的活菩萨……

组织上同意了她的工作建议,她高兴得什么似的。当晚,她又赶到了父亲的病
榻前陪夜。父亲听她说那个设施这样差的敬老院要收台湾老人,不禁为女儿捏了把
汗。老人说,你好不容易有了今天这样安定的生活,万一有点啥事,你行吗?

她说爸爸,就算我在做一份善事吧。人家去烧香磕头拜菩萨,我不去;我就把
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当成是需要我来侍候的活菩萨还不成……你是知道的,
我还做过护士,我有医务常识,我自己来亲自护理,就像护理你一样。

父亲被女儿说得直点头。

第二天她刚到敬老院时,那个侄女就已早早候在门口,求着火院长收下老人。
小火对她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已决定收下了。你回去准备一下,写个申请,签个
协议书,还有医生写的医嘱等,我马上会与你联系的。

第二天,这个叫朱清的台湾老人,就从医院直接送到了敬老院。

这个地方确实不是台湾老人想象中的模样。这辈子他到过太多的好地方,日本
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还有一些世界名都胜地。但是一直在生意场上走
的老人,在人生的垂暮时分,又是十分现实的。他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

老人体质很差,弱不禁风。他没有一颗牙齿,小火给他做的菜就格外酥烂,还
想方设法给他调口味,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好消化。不想他肠胃还常惹麻烦。去医院
配回的药,小火还给带回敬老院,自己动手给老人打滴液,这样就省了老人亲属的
很多不便,老人本人也感到适应,感到这里确很方便舒服。

只是在一旁的人,有点看不懂,这个不知从哪儿来的神秘女士,怎么什么都会?
从烧饭到做衣服,从写报告到打针,从外出联系到特级护理……

小火亲自给他护理。每天给他揩身两次,还洗“大澡”一次。那儿条件差,
“大澡”就是搬来大木盆,放上水替他洗。生褥疮处,小火还特地用珍珠粉为他扑
敷。一天24小时里,每隔两个小时就替他翻身一次。

敬老院里常有老人的家属来,见了这情况,都感慨不已。他们说,这简直如在
地道的医院里一样,又使上“特级护理”了。

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不久,那令人担心的褥疮终于一点点一点点变小直至
消失了。人也精神起来。过了几月,医院医生按协议来这儿出诊时,简直有点不相
信,那阵气息奄奄的人,现在神清气爽,病情有了很大好转。医生再环顾四周,对
这敬老院的阿姨连连赞叹不已。

朱清老人受人恩泽,深感过意不去时,他总会伸出手,颤着笔在纸上写:“谢
谢阿姨”,或者“你们是好人”等等。

朱清老人来这儿转眼已九个月过去了。

这一天老人又发烧了,病情一下子恶化。

火院长走到他床前,小声对他说:朱清,我带你去看病好吗?

他摇摇头,竟然能发出声音来。他小声对小火说:不好……我老了,不要去看
了……这里比医院好……我要在这里叶落归根……

凭小火在这里工作的经验,她感到了老人生命终点的迹象。
我顶
返回首页
首页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