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是无产阶级专政机关,为了保证看守所的安全,使监管工作有秩序的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监规,在押人犯必须严格遵守。
六做到:
1.服从看守人员的管理教育与武装民警的看管。
2.实事求是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揭发犯罪同伙,检举他人犯罪行为。
3.认真学习档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深发犯罪思想根源,努力改造世界观。
4.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内务整洁。
5.按时作息,遵守学习、生活、劳动等各项制度。
6.要互相监督,及时检举揭发他人一切不轨言行。
六不准:
1.不准互相交谈案情、传递书信、策划对抗审讯、起诉、审判工作。
2.不准传习作案伎俩、散布反动、下流言论。
3.不准称王称霸、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欺压他人、抢占他人财物、抢吃他人食品。
4.不准喧哗、吵闹、唱歌、唱戏、跳舞、下棋、吸烟、堵伯。
5.不准毁坏公物、在墙壁、床板、书报上乱写乱画。
6.不准携带、制作、隐藏危险物品。
违反以上规定,视情节轻重,将分别给予训诫、责令反省、加戴械具。构成犯罪者,将并案依法从严惩处。有立功表现者,将酢情依法从宽处理。
有趣的是,这个监规是公安部在1984年制定的,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变化。我听说其他省市也有根据这个修改的,但是改动不大。反正我们这儿和周围县市没有发现改动的。其中六不准的第四条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里面的日子实在沉闷,犯人也需要打发时间,需要娱乐。反正我在值班时一般不怎么限制,允许他们看书、看报、下棋、打扑克等等。规定太死板了,他们没事儿干就该拿那些弱势群体“找乐”了,我最烦这个。
第二十三章新人须知之小贴士
有朋友问我,前段时间出了点儿事,估计要进看守所,想了解一下里面的知识,还问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我再就具体问题解释一下。
进看守所了还真得有心理准备。首先,看守所也是一个和外界沟通的世界,只是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限制。至于是不是黑暗,说实在的也是有一点。毕竟文明的历史发展到如今,几千年来就没有真正平等过。但相比较来说,比前几年要好很多,在押人员的权利确实能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监室内部的秩序,毕竟民警不可能24小时在你身边保护你,怎么生存的更好,的确需要不停的思考。里面也有小商店,小医务室等等,但是价格比市场稍高,根据我们这的消费水平,一个月300块基本能够维持。当然你一分钱不花也可以,只是生活质量就不好了。根据我到其他县市交流参观的经验,几乎所有的看守所都不提供衣服、被子,毕竟看守所不是养老院,所以生活必须用品还是要带的。需要提醒的是:牙膏、牙刷、洗衣粉、香皂、洗发液等日常用品一般不允许带,因为牙刷柄可以磨制成凶器;香皂上能写字,有些犯人利用这个串供;洗衣粉和被子里的棉花裹在一起在水泥地上磨一会儿,利用摩擦起热的原理就能点燃起火,里面很多犯人利用这个方法点烟抽,当然别有用心的人还能干一些后果更严重的事情;送的衣服被子是要被严格检查的,以前发现很多缝在衣服被子里面的现金、纸条等违禁品。皮鞋里都有钢板,必须抽调,那个很容易磨成钢刀;还有很多注意事项,进去了民警会提醒你,号里的老大也会教你,当然方式差别很大。这些东西看守所里的小商店都有,不过很多是替代品或者专门采购一些确定没有危险的品种。里面每天三顿饭,伙食一般,不一定能够能吃饱。并不是看守所没钱,我去北京的东城区看守所参观过,那个看守所投资几个亿,里面有空调、洗手间等等,很豪华,外事参观一般指定到那里,但是里面的伙食也不好,也是不够吃。为什么?因为刑事拘留是刑罚措施,刑罚是惩罚性的,让你每天吃的好、穿得好、玩得好,那还不争着去那里度假啊。所以,每月让家人送几个钱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一个问题,几个人一间房?一般都是十几个。一个监室收押多少名在押人员最合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压力、领地范围、群体心理等研究范围,我们在实践中也会发现,监室过于拥挤,在押人员会因争铺位等原因打架,监室人数过少,监室显得沉闷,变得死气沉沉的。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我感觉每个20平方米的监室收押8-12名最为适宜。具体有多少,那要看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了。
第二十四章人犯心理研究之压力
在押人员入所时的心理状态与一般常态心理肯定是不同的,要一一细说难度也很大,在观察研究入所在押人员之前最好详细了解两个概念――“压力和挫折”。咱们先说说压力。
(一)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首先,压力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和或环境刺激;其次,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第三,压力是一个过程。压力源的产生原因是很多的,除了案情本身,还有家庭、社会、道德危机感等等。新人进看守所时的压力肯定是很高的,因此有必要对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多了解和研究。
1、人在压力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等。适度的压力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但是过久的压力会使人的适应能力下降。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那些服刑十几年的人出狱后明显较常人反应迟钝,而且长时间难以适应社会,就是这个原因。过久的压力还会引起生理疾病。临床心理学家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等溃疡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密切关系,脑溢血、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疼等也与过久的压力有关。
2、人在压力下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适度的压力可以引起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些反应有助于个体应对环境。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的压力还会影响智力。
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如攻击行为。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如不停的吸烟,借酒浇愁等。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说话结巴、刻板动作、过度饮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允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该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点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他们会打起架来。根据以上观点,大家可以理解很多行为:例如在押人员经常偷偷捡烟头抽,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号里经常有打架现象,是因为压力过大容易引起的攻击行为。
第二十五章人犯心理研究之挫折
挫折也像压力一样无所不在,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承受得住。心理学概念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在押人员的犯罪行为被发现并受到刑事处罚是典型的挫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反应。
1、攻击行为。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认为“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攻击行为,就可以推论这个人受到了挫折。比如在押人员说“他骂我了所以我才打他”,或者发现有人举报自己在号里抽烟,所以就打他。
2、冷漠。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冷漠、麻木。
3、幻想。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比如对金钱的渴望无法满足就幻想自己怎样发财,或者中了500万的彩票后怎么分配等等。
4、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客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们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的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常见的防御机制有以下10种:
①否认。即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②幻想。见前述。
③压抑。不多说了。
④投射。即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比如受到挫折后埋怨别人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自己想抽烟而说大家都想那样。
⑤反向。即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自卑感很重,却总表现出高傲。
⑥转移。即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如在押人员被欺负后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对象身上。
⑦退行。即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如哭泣、哀求。
⑧文饰。即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如自己犯了盗窃罪,则说社会贫富差距太大。
⑨补偿。即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如有些在押人员不善言谈,但是劳动积极,任劳任怨,借此得到民警的肯定和表扬。
⑩升华。把不宜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如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因为不懂法受到刑罚后拼命学习法律知识等等。
第二十六章号里为什么经常打架
监管民警都会有这种感觉,在押人员经常打架,包括女性和老年的在押人员。大多数民警对这个问题都很头疼。因为打架极易引起所内事故,监所领导也是高度重视。但是在管理方面目前尚未发现“灵丹妙药”,多是发现打架的马上揪出来,分别“严厉教育”,或是调号了事。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打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生比例也非常高,以我们这个地处中原,人口只有44万的小县为例,每年轻伤以上的伤害案件160多起,伤害类的治安案件将近2000起。科学家在研究动物时发现,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范围,当其他动物侵入时就会遭到攻击。人也有这种潜意识的本能,特别是在监所内,由于人员拥挤,每个在押人员的领地被严重压缩,碰撞和攻击在所难免。因此,监管民警不要过于担心打架事件的发生,你担心也没有用,它很快就会来的,重要的你要找到疏导的方法。每个监室都经常发生小到碰撞大到打架的矛盾,有些是在监室内的潜规则下得到“平衡”或消化的,有些矛盾则是在被不断激化逐渐上升为打架事件后“浮上来”了。包号管教民警要经常与在押人员谈话,并从中各种微妙关系。本人在管理中就发现,你越是了解这个监室,甚至了解到每个人之间的矛盾根源,那这个监室里的在押人员就会感觉你是知心人,也愿意听你的,即使出现了打架事件,只要你公正处理,打架双方都是毫无怨言。如果在管理和谈心中发现某个监室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发生“碰撞”,甚至连普通的矛盾都没有,那你就真的要重视了。我看过一本描写狱内生存实录的书,一个有18名在押人员的监室,其中12名案情较重的计划越狱,里面有一句很普通的话让我突然心跳加快----“这几天号里空气压抑沉闷,连个吵架的都没有!!!”。所以,当你发现一个监室突然很长时间没有矛盾时,你真的要小心了。
第二十七章最冷气森森的死刑犯
干了这么多年,死刑犯见得多了,最让我诧异的,是一个17岁的少年。那是2003年的冬天,进来一个年轻人,姓薛,故意杀人,一问,年龄才17。那孩子长的挺帅气的,白净,但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怪异,浑身冷冰冰的,而且冷得难以相信,冷得有些吓人。十几年来我对心理学一直兴趣浓厚,但是我就是看不透那个人,我对那人的感觉也很奇怪,难以解释。那人入监之后,我第二天找他谈话,他在管教室里坐下,不多说话,看起来很老实。但是我就是感觉浑身发冷,特别没有安全感。再看看那个人,除了不说话,脸色冷峻,也没什么特别。后来我把外面一个劳动号的犯人李某叫进来,在我和他谈话的时候让李某陪着我。谈话结束后,我问李某,对刚才那个人有什么感觉,李某也说:感觉冷冰冰的,而且很危险。我更奇怪了。
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